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及治疗

2017-04-12 15:47:19 来源:
分享: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指头脸部外伤后,造成急性视神经损伤,继而视神经纤维产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视功能消弱,乃至完全失明的1种常见眼底病变。属中医眼科“撞击暴盲”、“青盲”的范畴。随着交通和体育的发展,外伤因素的增多和现代脑外伤抢救水平的提高,使伤者死亡率明显降落,而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产生率相对升高,成为1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本病预后不良,迄今还没有有效的医治药物。

此病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如能及时诊断,除去病因,便可保存或恢复部份视力。但对萎缩已久的视神经,即使医治也难以恢复其功能。对症医治,早期可利用大量血管扩大剂、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及针刺疗法,必要时可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另外,中医的活血化淤疗法,对此病有良好的疗效。

该病的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与《证治准绳》所述之“触伤真气证”颇类似。《证治准绳·触伤真气证》谓:“盖感动珠中真气,络涩滞而郁遏,精华不得上运,损及瞳神

而为内障之急。”故又有学者提出,本病应诊为“触伤真气证”。本病缘于外伤,外伤损络,络伤出血,血瘀气滞,脉络瘀阻滞涩,目中玄府闭塞,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及治疗,气液不得流通,精血不能上荣于目,而成视昏盲目;又病人创伤后,或精神惊骇,或情志不顺畅,或忧病多虑,皆可致肝气郁结,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及治疗,气滞更加重血瘀。所以,治疗本病既要疏肝理气,又要活血化瘀,具有此两种功能的方药首推血府逐瘀汤。临床研究人员尝试使用血府逐瘀汤医治外伤性视神经萎缩,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诸活血化瘀方中利用最广泛的1个。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当归、生地活血养血,使瘀血去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疏畅气滞,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祛瘀而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桔梗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上;甘草缓急,通百脉而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功。气滞得通,瘀血去除,玄府得开,经络通畅,精、血、气、液运行正常并上荣于目,增进萎缩的神经复苏,故可获得较好的医治效果。但是,由于汤药煎煮不便,部份病人不愿接受,更因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疗程较长,服用汤药病人常常难以坚持。而血府逐瘀口服液是血府逐瘀汤经剂型改革而来,功能主治不变,服用方便,患者乐于接受。

最后专家提示广大患者:1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康复几近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保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最近几年来通太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⑵等均已取得1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医治早已证明有效。同时制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增强机体体质,做眼保健操、气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1定效果。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