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2017-04-13 15:48:16 来源:
分享:

(1)病发缘由

胆囊系1盲囊,通过曲折、细长的胆囊管与胆管相通。本病的主要缘由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胆囊管阻塞、胆汁滞留和随之而来的细菌感染或化学性胆囊炎。少数病例未见有明显的胆囊内胆汁滞留现象,细菌感染似为引发急性胆囊炎的唯一缘由。

1.胆汁滞留 这是引发急性胆囊炎的1个先驱的、基本的因素,其缘由大致可分为两类:

(1)机械性阻塞:1般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90%以上有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致使胆汁滞留;有作者认为,即便手术或尸检时胆囊内无结石发现,也不能证明在病变初期无结石存在,而可能结石已被排至胆总管。除结石外,胆囊管与胆总管连接部亦可因角度较小,胆囊管本身过于曲折、畸形,或异常血管、周围炎症粘连、蛔虫钻入,和肿大淋巴结压迫等造成阻塞和胆汁滞留。功能性障碍研究证实,胆道肌肉、神经功能紊乱,胆囊的正常排空活动受阻,可造成1时性的胆汁滞留。当腹内脏器有病变时,如胃、102指肠溃疡、慢性阑尾炎或肾周围炎等,内脏神承受到病理性刺激冲动传至大脑皮质,引发皮质的功能紊乱,从而反射性地致使胆囊管括约肌和102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紊乱而造成痉挛,导致全部胆道系统胆汁滞留。胆囊内长时间胆汁滞留和浓缩,可刺激胆囊黏膜,引发炎性病变,加上细菌感染,即可构成急性胆囊炎。

2.细菌感染 引发急性胆囊炎的细菌大约70%为大肠埃希杆菌,其他的有克雷白杆菌、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链球菌,还有肺炎球菌等。约50%急性胆囊炎病人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细菌入侵的路径1般多经胆汁或淋巴管,有时也能够经肠道逆行入胆道或血源性播散。总之,细菌到达胆囊的路径很多。

3.其他缘由 临床上有少数病例既无胆汁滞留亦无细菌感染而为其他的缘由。主要见于创伤和胰液反流。创伤包括外科手术、灼伤等可导致急性胆囊炎。在创伤时,由于疼痛、发热、脱水、情绪紧张等可以使胆汁粘稠度增加,排空减慢。另外,当胰、胆管共通管阻塞时,反流胰液中的胰蛋白酶被胆汁激活,与胆汁酸结合,也可激活磷酸脂酶,使卵磷脂转为溶血卵磷脂,这二者作用于胆囊壁,产生侵害。

(2)病发机制

当胆囊管或胆囊颈因结石突然嵌顿或其他缘由而阻塞时,由于胆囊是—盲囊,引发胆汁滞留或浓缩,浓缩的胆盐刺激和损伤胆囊引发急性化学性胆囊炎;同时,胆汁滞留和(或)结石嵌顿可以使磷脂酶A从损伤胆囊的黏膜上皮释放出来,使胆汁中的卵磷脂水解成溶血卵磷脂,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物膜结构而导致急性胆囊炎。另有作者发现,在炎症的胆囊壁内含有高浓度的前列腺素,认为这也是引发急性胆囊炎的1种介质。如果胆囊管阻塞不及时松解,那末胆囊腔内压力不断增高,胆囊壁因血液和淋巴回流受阻而充血水肿引发缺血,缺血的胆囊壁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加重急性胆囊炎的进程,终致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对老年,得了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的患者更容易产生胆囊的缺血坏死,急性胆囊炎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胆囊缺血、炎症加重、胆囊底部坏疽,临床上多见于病发的第2周,若不及时医治,则很快会并发穿孔与腹膜炎。如单纯胆囊管阻塞而无胆囊壁的血供障碍和细菌感染,则发展为胆囊积液,急性胆囊炎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根据炎症的轻重和病程长短,急性胆囊炎的病理表现可有很大的差别。

1.单纯性胆囊炎 属于最轻的1型。其特点是胆囊轻度增大、囊壁充血、黏膜水肿,急性胆囊炎是哪些原因引起的,囊壁稍增厚;肉眼视察胆汁较粘稠,略显混浊或无明显异常,镜下可见白细胞浸润,黏膜上皮脱落,但细菌培养常为阴性。

2.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因胆囊管阻塞明显增大,呈蓝绿色或灰红色,囊壁充血肥厚极为显著,浆膜层血管扩大;胆囊表面常有脓性纤维素性沉淀,黏膜膜上可构成溃疡,全部胆囊内充满脓液。胆囊壁的炎性渗出可致与毗邻腹膜粘连和淋巴结肿大。此时,胆汁的细菌培养多为阳性。镜下可见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胆红素钙沉淀,胆固醇结晶。

3.坏疽性胆囊炎 病情严重时,有时胆囊胀大过火,囊壁血运受阻,引发囊壁的缺血坏疽;胆囊内的结石可嵌顿在胆囊颈部,引发囊壁的压迫坏死。上述变化终究都可致胆囊穿孔,乃至胆囊与102指肠之间构成内瘘。镜下除可有炎细胞浸润、囊壁水肿、渗血外,还可见到局限性或广泛性坏死、缺血、乃至穿孔;有时可见小动脉粥样硬化伴管腔狭窄。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