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详解胆囊息肉的5个疑问

2017-06-03 15:17:43 来源:
分享:

在当**活中,为您详解胆囊息肉的5个疑问,有很多青年朋友总是感觉腹部有胀痛的感觉,其实,这是胆囊瘜肉病发的征象。胆囊瘜肉不是1般的疾病,通常来说,若得了胆囊瘜肉,就必须接受手术医治,只有将过剩的瘜肉组织切除,才能恢复胆囊的正常形态。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胆囊瘜肉。

1、胆囊瘜肉症状如何?

胆囊瘜肉1般症状轻微,乃至无症状。少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可伴随腹痛,不适或疼痛部位在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少数可伴随向右肩背放射。瘜肉位于胆囊颈部可出现胆绞痛,在合并结石时可有胆绞痛发作及急、慢性炎症发作的表现。

2、为何会得胆囊瘜肉?

近些年胆囊瘜肉检出率有增多趋势,已成为1种常见病症。其缘由1方面是由于体检普及率提高,另外一方面可能与中国人饮食结构和饮食规律产生变化及生活环境等不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高胆固醇饮食、长时间酗酒、过量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等,也有人指出:农药化肥的普遍使用、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等与胆囊瘜肉的构成可能有关系。

3胆囊瘜肉1定是恶性的吗?

其实胆囊瘜肉或胆囊瘜肉样变是个笼统称谓,少数瘜肉和胆囊癌还是有关系的。在临床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1种:胆固醇性瘜肉:约占65%,又称为假性瘜肉。目前理论上认为此类瘜肉是不会癌变的。它外观呈桑葚状,脆而易碎,蒂细如棉线,极易脱落,多在10毫米之内,以多发为主,多位于胆囊体部。大多数胆固醇性瘜肉病人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胆囊功能良好。胆固醇瘜肉和饮食有关,高胆固醇饮食或有脂肪肝的病人容易得胆固醇瘜肉。

胆固醇瘜肉病人建议:禁酗酒、饮食要规律、早饭要吃、低胆固醇饮食。胆固醇摄取过量(蛋黄、肥肉、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可加重肝胆的代谢引发过剩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构成胆固醇瘜肉。此类瘜肉若小于0.5厘米且数量少,可试试服用药物治疗。对1厘米以下的胆固醇瘜肉可以每6个月到1年定期B超复查,视察其大小、形态、数量的变化。

第2种:非胆固醇性良性瘜肉:约占30%,又称为真性瘜肉。主要是指: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瘜肉、腺瘤样增生。其中炎性瘜肉是长时间胆囊结石刺激合并慢性胆囊炎构成的。胆囊腺瘤就是1种良性肿瘤,是癌前病变,癌变率在30%左右。腺肌增生症、腺瘤样增生也有癌变危险。此类型患者药物医治无效,不建议保胆及药物医治,建议胆囊切除手术。

第3种:瘜肉型初期胆囊腺癌:约占5%,其实这类类型严格意义来说已不是我们所说的胆囊瘜肉的范畴了。目前对混杂在胆囊瘜肉中的瘜肉型早期胆囊癌有时仅靠B超难以鉴别,必要时要做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癌性瘜肉的B超特点为:约80%以上大于10毫米且单发;约70%位于胆囊颈部;约有1半伴随胆囊结石。1旦怀疑此种病变应尽早手术治疗。

4、吃药可以医治胆囊瘜肉吗?

对多发胆固醇瘜肉,有些药物可能1定程度上减缓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症状,对有些小于5mm以下胆固醇结晶或预防新发可能有1些效果。药物对真性瘜肉无效。

5、得了胆囊瘜肉如何检查和复查,为您详解胆囊息肉的5个疑问?

多数情况下,B超检查能够初期判断胆囊里的东西是结石还是瘜肉,对数量、形态、大小的敏感度乃至高于CT和核磁。但要进1步明确瘜肉的类型和性质,特别是上边提到的后两种类型,可能就需要薄层增强CT或MRI增强扫描帮助诊断。诚然,有时靠这些检查也不能100%肯定,需要医生综合患者情况判断。有些瘜肉性质不能肯定,乃至需要3个月复查1次B超,密切视察。

通过以上对胆囊瘜肉的详细讲授,您是不是对胆囊瘜肉已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进入2101世纪以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改变,很多人在饮食上不再多加注意,这会给胆囊瘜肉的病发带来契机。所以,希望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多关注1下自己的健康问题。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