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由于不慎滑倒摔伤而引发的骨折有很多。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但也许有些人不知道,老年人的这类骨折看似是意外,实际上却极有多是由骨质疏松而至。而且这类骨折的“意外”,完全有可能避免。专家表示,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1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老化,人过中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它既非致命性疾病又对平常生活影响不大。事实远比大家所想的要严重。
据统计,全球每3秒钟就会产生1起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女性产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例更是高达1/3。产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而存活人群中约有50%会致残,不但生活没法自理,而且生活质量明显降落。
人过中年应定期检查
很多老年人以为骨质疏松和白头发、老花眼1样,是不可避免的“老年病”。专家强调,这是1个认识误区。只要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医治”9字口诀,就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所带来的危害。通常,骨质密度在30到35岁左右时到达骨峰值,以后便会因钙质流失而开始降落,特别以女性的降落速度更加明显。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适时检测骨密度,绝经后的妇女更应当重视此项检查。
骨密度全称“骨骼矿物资密度”,是骨骼质量的重要标志,反应骨质疏松程度。骨密度高低可作为预测骨折概率的重要根据。若不及时干预,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或在微细碰撞时产生骨折。
另外,中年女性和绝经后妇女、老年男性、儿童和缺少运动、长时间饮酒和喜好饮用碳酸饮料的人,均易遭到骨质疏松症的袭扰。
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治
专家指出,1旦确诊存在骨质疏松症,1定要及时在医生指点下进行医治,主要是减缓疼痛、增加骨密度、下降骨折产生率。否则,1旦产生骨质疏松骨折,不但患者骨折愈合进程缓慢,易产生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而且会增大再骨折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专家指出,预防骨折的措檀越要是积极参加适合的体育锻炼;在平常生活中,对老年人要加强防摔、防碰、防跌倒措施;提倡公道营养和膳食,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并减少盐的摄取;保持健康的体重,戒除烟、酒嗜好;及时医治影响老年人视力的疾病,如白内障;正确使用平静剂;已有骨质密度明显降落的老年人,及时利用药物干预;老年人要预防跌倒,室内要光线充足,地面要整洁干爽,切勿堆放杂物。浴室及厕所,宜安装牢固的扶手及防滑垫,切勿举高取物,经常使用物品,应放近腰部位置的高度,要收好太长的电线,以避免绊倒。
老年人补钙就能够预防骨质疏松?太天真
很多中老年人将补钙作为平常保健的1部份,但由于不得要领,补钙后对骨质疏松仍未能有效控制,重要的缘由在于人们对补钙的认识存在误区:
误区1:补钙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单纯补钙可以部分延缓骨质的流失,人过中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由于多补钙未必能使钙有效地被人体吸收。长时间单纯地补钙可能致使便秘,对肾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还会出现肾结石,人过中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影响钙代谢的主要激素有甲状旁腺素、维生素D和降钙素,中年妇女由于更年期或缺少户外运动,都会使雌激素浓度降落,维生素D合成减少,肾、小肠对钙的重吸收减少。不良饮食习惯,如多喝可乐,吃肉类等含磷高于钙的食品,嗜烟、酗酒,人过中年应定期检查骨密度,都会导致骨钙流失。
误区2:血钙低就是缺钙。1些人认为,化验单上血钙低就应补钙。这类概念是毛病的,由于人体中99%的钙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血钙只是满足生理需要,保持动态平衡的1小部份,血钙水平遭到机体各种激素的调解,基本保持正常水平。所以,血钙正常与否,其实不说明是否是缺钙。衡量体内是不是缺钙,应做骨密度检测。
相关新闻
上一页:烧烫伤治疗该如何处理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