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是什么?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2017-06-01 11:16:56 来源:
分享:
大肠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瘤,产生于肠粘膜腺体的嗜银细胞(Kulchitsky细胞),这类细胞呈嗜铬性。因多从粘膜层的下部产生,初期即延伸至粘膜下,曾归属于粘膜下肿瘤。本病是1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多呈局部性浸润性生长而少有转移。类癌好发于阑尾、小肠、直肠、胃、102指肠及小肠憩室处。大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大肠癌的产生与遗传因素及饮食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大肠癌的早期治疗很关键,如果初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治措施,那末患者将会遭到严重的影响乃至致命,那末,针对这类病有哪些鉴别诊断的方法呢?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类癌中发现最多的是阑尾类癌,超过阑尾肿瘤的80%,常位于阑尾尖部,瘤体小,很少引发临床症状,大肠类癌是什么?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瘤体较大时,易产生机械性阻塞,与急性阑尾炎类似。

2、直肠类癌可产生于直肠的任何部位,前壁多于后壁,瘤体直径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直肠出血、疼痛等。

3、结肠类癌常位于盲肠、升结肠。瘤体比其他部位大,常产生转移,与结肠腔体较大、初期无症状而不容易发现有关。

10%的类癌患者伴随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出汗、面部潮红、腹泻、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腹痛等症状。

诊断

大肠类癌早期无自觉症状,腹部或有间歇性隐痛,大便习惯多无改变,有时可有轻度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随着病情发展,腹部胀满可有延续性钝痛,大便习惯明显改变,出现稀便或脓血便及血便。晚期常表现为贫血状,消瘦,腹部延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加重,当出现肠阻塞时,可表现为高度的腹胀、腹部绞痛,并伴随恶心、呕吐。根据以上症状可作临床诊断。

检查化验

1、活检组织可获病理确诊

2、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肠窥见宽基隆起性肿物资硬光滑类似增生性瘜肉

医治

1、手术医治

(1)根治性手术

目前唯一的根治性医治手段是手术切除,局限性肿瘤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100%。

(2)迁就性手术

如果为进展期肿瘤,以迁就治疗为目的,采取细胞减灭手术可以下落肿瘤负荷、减轻与激素分泌相干的临床症状,在1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细胞毒性药物

常常使用化疗药物有链脲霉素、5-Fu、阿霉素和氮烯唑胺等。常常使用联合方案有链脲霉素加5-Fu、链脲霉素加阿霉素等。

3、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IFN)和生长抑素(SST)类似物(奥曲肽)。SST类似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大肠类癌是什么?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副作用较小。研究证明,长效奥曲肽可以使大部份患者的肿瘤相干症状得以控制,大肠类癌是什么?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下落血清肿瘤标记物,延长患者的肿瘤无进展期的生存时间。

4、局部医治

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病灶的血管丰富,用颗粒样物资或细胞毒性制剂栓塞肝动脉,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大肠类癌是什么?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

5、放疗

肿瘤脑转移和(或)骨转移引发疼痛的迁就医治常采取放射治疗。

分享:
  • 疾病查询
  • 快速问答
  • 疾病专题